7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蘇州市考察,來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了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情況。8月16日,“以河為媒——沿著大運河看中國”網(wǎng)上主題宣傳江蘇段采訪活動來到蘇州,來自中央、省屬、地方的20多家媒體走進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行走在活態(tài)的宋代《平江圖》中,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遇見這座運河名城的昨日與今朝。
為何人們常說“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當天,采訪團來到這里尋找答案。步入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眼前是小橋流水、粉墻黛瓦,耳畔是吳儂軟語、聲聲評彈。一家家店鋪枕河而建,不少身著漢服的姑娘在河畔留下溫婉的倩影。游人很難在這一條條巷子中加快腳步,因為步步皆是景,處處有古跡,古橋橫跨河面,古井靜立岸邊,訴說著光陰的故事。游客們在河畔聽著蘇州評彈,或者體驗一回桃花塢年畫的制作,挑選一條有眼緣的蘇繡絲巾,再坐下品一品沿河小店里的蘇州美食。時間,在這里仿佛慢了下來。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是中國大運河遺產(chǎn)點,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這里是江南重要的糧食倉儲中心、漕運集散地和起運地,是展示蘇州古城傳統(tǒng)民居、歷史環(huán)境、生活方式最完整和真實的核心區(qū),也是大運河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在平江路南入口處,采訪團成員們看到,碑亭中有一塊南宋《平江圖》石碑的復制品。仔細和如今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地圖相比對,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街巷、河道、橋梁的名稱都能一一對應,這里相對完整地保留了自唐宋以來水陸結合、河街平行的雙棋盤街坊格局,堪稱是一幅活態(tài)的宋代《平江圖》。
自2002 年啟動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huán)境整治先導試驗性工程以來,當?shù)卣恢痹跒楸A魝鹘y(tǒng)風貌、傳承歷史文化而努力著,根據(jù)建筑的不同情況采取整體保護、局部保留、落架大修等多種手法,完整保存街區(qū)建筑形式和空間格局。同時,嚴格控制建筑的整體風貌,保持體量不大、造型輕巧、色彩淡雅、粉墻黛瓦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平江客!狭x莊”“明堂旅舍與咖啡館”“寒香會社”等一批建筑遺產(chǎn)修繕、古建再利用、傳統(tǒng)文化空間保護的成功案例,同時使傳統(tǒng)生活形態(tài)和風俗得以保存,形成了如今“此處最江南”的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