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覽現場,人們圍在一件件展品前,發(fā)出陣陣贊嘆。
當記者走進以藍色為主色調的展廳,猶如飛翔在神秘浩瀚的宇宙。一件件展品、一張張照片、一幀幀影像,通往幾代航天工作者用奮斗鋪就的探月之路。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實現繞月飛行,獲取首幅全月圖。如今,這幅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全月球影像圖,就在眼前。這張照片不僅有月表圖像,還呈現了月球的地形地貌數據,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公布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張。
“廣寒宮里有嫦娥,也有玉兔啦!”一位前來參觀的小朋友指著嫦娥三號與“玉兔號”月球車的一組圖片,興奮不已。
2013年,嫦娥三號攜“玉兔號”月球車成功著陸月球。隨后,“玉兔號”月球車分離到月球表面,移動到合適位置后,和嫦娥三號著陸器互為“攝影師”,為對方拍下珍貴的“月球打卡照”。
2020年,嫦娥五號達成月球采樣返回的壯舉。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攜帶1935.3克月球背面樣品返回地球,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機會同時近距離對比觀看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樣品!蹦暧馄哐闹袊皆鹿こ炭傇O計師吳偉仁面對展品,難掩激動之情。
20年篳路藍縷,中國探月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創(chuàng)造了多個“世界首次”,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
“這些成就不僅填補了人類探月空白,更讓中國航天從‘跟跑者’成為‘并行者’甚至‘領跑者’!眳莻ト收f,一代代航天人胸懷國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凝聚形成了“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xié)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
月球,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到底什么樣?全人類望向蒼穹的好奇與中國古人寄托情志的嬋娟遙想,都在20年的腳步中,融入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壯麗篇章。
從一曲“東方紅”響徹太空,到“嫦娥”奔月化作現實,記者駐足于一件件展品前,流連在壯闊的時空中,耳畔回響著吳偉仁總師的話語。
“我們要把這份精神化作仰望星空的初心、腳踏實地的行動、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萬人一桿槍的協(xié)作,不斷地逐夢星空、探索未知!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昆山鎮(zhèn)三公山茶葉種植基地,千畝高山野生杜鵑在翠綠的茶園之間絢麗綻放,美輪美奐,美不勝收
近年來,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以科技創(chuàng)新賦能產業(yè)發(fā)展、以產業(yè)創(chuàng)新帶動技術突破,持續(xù)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迭代升級“堰商匯”數智親商服務平臺,厚植民營經濟發(fā)展沃土,以高質量服務促進民營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2025年4月1日,北京懷柔慕田峪長城內外山花盛開,美麗的春花把古長城打扮的多姿多嬌,猶如春天里一幅壯美的風景畫
引江濟淮菜巢線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境內的引江濟淮航道上,標志著菜子湖濕地候鳥越冬季禁航結束,菜(子湖)巢(湖)線
2025年3月31日,江蘇蘇州吳中區(qū)光福鎮(zhèn),太湖之濱,桃花、櫻花、油菜花等競相綻放,生態(tài)優(yōu)美,春景如畫
2025年2月7日,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xiāng)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競相開放、燦若紅霞,游客和市民前來游玩打卡,盡享春日的快樂和愜意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風景區(qū),一場非遺英歌舞、建甌挑幡等非遺表演正在進行,讓游客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豐富景區(qū)文化內涵和游覽品質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qū)城市中央公園內,游船與湖水、植被、高樓相互映襯,呈現出一幅冬日多彩美麗生態(tài)畫卷
2025年1月16日,受低溫天氣影響,山西省運城鹽湖出現冬季獨特的“硝花”景觀,水面上的硝花形態(tài)各異晶瑩剔透,美不勝收。
一位“行者”行走在廣袤的沙漠中,遮掩著絕世的面龐,一面“古鏡”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滿了時間的裂痕。
2024年12月10日,貴州省黔西市綠化白族彝族鄉(xiāng)大海子村,青山環(huán)繞樹木蔥蘢,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tài)畫卷。
2024年12月6日,古城蘇州街頭,成片的銀杏、紅楓等樹木色彩斑斕滿目繽紛,成為一道迷人的風景。
2024年12月6日,初冬時節(jié),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靈山街道花卉種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種植戶忙著管護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