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黨史博覽》發(fā)表文章《“文革”中后期圖書恢復出版紀事》。文中記述了1975年開展“評《水滸》、批宋江”運動的前前后后。摘編如下。
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在“文革”爆發(fā)前共印制了595.96萬冊,“文革”中卻被打入冷宮。
1971年2月11日,周恩來接見出版口領導小組,對出版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其中提到:青少年沒有書看,舊小說不能統(tǒng)統(tǒng)都作“四舊”嘛。《紅樓夢》《水滸傳》這些書也不能作“四舊”嘛!中學生都能看懂,你把它封存起來不讓青年人看,他們就到處找書看。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來看問題。
1971年3月15日至7月29日,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周恩來兩次接見會議領導小組成員并作重要講話:你們管出版的要印一些歷史書……我們要用歷史唯物主義來看問題。把《魯迅全集》和《紅樓夢》《水滸傳》等古典名著封起來干什么?這不是很滑稽嗎?
1972年2月11日,周恩來、李先念召集國務院文化組(“文革”中,文化部被撤銷,其代行原文化部職能)組長吳德和國務院業(yè)務組成員開會,對發(fā)行四部古典小說,只賣給中國人,不賣給外國人的辦法提出批評。李先念問:古典小說為什么不能印呢?是不是還怕?并說,中國的歷史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古典小說的序什么時候?qū)懗鰜?寫不出來就不要序,不要出版說明也可以。周恩來指示要想辦法縮短時間,盡快地再版,先印《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同時也要出版新書。出版口隨即抓緊對四部古典文學著作的重印工作。
1975年8月,晚年毛澤東患眼疾開刀后未愈,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師蘆荻為其讀古典文學名著。8月13日,蘆荻向毛澤東請教關(guān)于如何評價《水滸傳》的問題。毛澤東回答說: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此后,毛澤東對《水滸傳》的評論被姚文元利用。姚文元14日給毛澤東寫信,建議作為反面教材,開展對《水滸傳》的評論和討論,批判《水滸傳》研究中的階級斗爭調(diào)和論的觀點并提出幾點宣傳、出版的建議。毛澤東批示:“同意。”
8月15日凌晨,姚文元向國家出版事業(yè)管理局徐光霄傳達了毛澤東的批示,并立即布置落實出版任務。接著,舉國上下立即掀起了“評《水滸》、批宋江”運動。
隨后,北京、上海等地很快大量出版了《水滸傳》的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金圣嘆批語的七十四回本(影。、一百回的大字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