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持續(xù)不懈地通過各種方法、嘗試各種方式跟發(fā)育遲緩的孩子進行語言互動,也不一定會有效果。有些家長常會擔心“這樣下去對嗎?”“孩子長大以后該怎么辦?”
建議先具體寫下您希望孩子如何成長。例如:1年后,孩子可以每天快快樂樂地去幼兒園。5年后,上了小學,和好朋友一起玩耍。5年后……,盡可能地將視野放遠,甚至是你希望孩子成年后成為什么樣的人。你的筆記就是你孩子成長的目標,在腦中勾勒出孩子未來的模樣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與孩子進行互動。
找到孩子擅長與喜歡的事物,例如很會畫畫或唱歌,或者很會折紙,或者寫得一手好字等等,并可以發(fā)展孩子這項能力。當孩子對自己的某個能力感到自信時,自我肯定感便自然提升,遇到困難時也能正面積極應對。
另一個有效培養(yǎng)孩子自我肯定感的方法是讓孩子幫忙。幫忙是人際關系的第一步。同時也與培養(yǎng)社會性、未來的自立能力、工作能力與工作態(tài)度等有關。很多家庭,原本媽媽認為孩子無法幫忙準備餐桌,但嘗試提示與引導之下,立露出非常高興的表情。所以請不要擅自認為“這個孩子不可能”,凡事都必須先嘗試。
一開始在進行單字記憶練習時,使用孩子教有興趣的圖卡最有效。但也必須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經驗來引導孩子的主動語言,方便孩子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給孩子看“鉛筆”圖卡后,讓孩子實際用鉛筆寫字或畫畫。藉由身體上的經驗,刺激孩子的感知覺在大腦留下印象,孩子更容易記住并掌握這個詞語。要刺激到孩子的感知覺,除了室內的游戲之外,戶外游戲與散步經驗也非常重要。此時,家長必須將自己的感受以語言的方式傳達給孩子。例如:“花好漂亮”、“夕陽好美”,同時看著孩子的臉,讓孩子養(yǎng)成共享注意、分享共同感受的習慣。
例如:夏天從有空調的室內到室外后,可以試著與孩子進行對話,“外面好熱”。冷、熱等感覺詞語比較簡單,也可以和其他相關詞匯結合,如“夏天熱”等等。
如果孩子能順利地進行對話,可以嘗試讓孩子點餐,家長可以在孩子耳邊提示發(fā)言內容,再讓孩子傳達給服務員。若孩子能順利完成,請給予稱贊。平時也可以跟孩子多玩一些情景模擬游戲,孩子的表現(xiàn)會更從容,不緊張。
當然,失敗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藉由不斷積累失敗的經驗來學會控制情緒。有些孩子在游戲過程中做得不太好時,可能會大哭,或是想要中途放棄。必須要教導孩子堅持到最后、不能中途逃避的態(tài)度。父母可以在游戲前后鼓勵孩子:“即使做得不好也沒關系,堅持到最后喔!薄斑@次雖然失敗了,但我們下次還要努力哦!”
當與孩子互動中遇到障礙時,咨詢相關專業(yè)人士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專業(yè)的康復機構可以提供客觀的評估檢測,也更能集中對孩子進行訓練,效果好,但是費用不低。所以在康復之前,要確認好康復內容以及相關費用。當然,也不是將孩子送到了康復機構,家長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家庭的配合也是相當重要的。
可以每天早上拿著筆記本給其他家庭成員看,讓他們來稱贊孩子:“你學會XX了耶!好厲害呀!”也可以讓幼兒園老師配合,只要看到筆記本就給予孩子一些稱贊。利用寫筆記能讓孩子得到家人以外的稱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就會自然又加深,同時家長也會間接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認同,家長也會變得更有自信,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