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單身老人“搭伙養(yǎng)老”“伴而不婚”的現(xiàn)象日益普遍!包S昏戀”能緩解單身老人的精神孤獨和子女養(yǎng)老壓力,但是受到來自傳統(tǒng)觀念、家庭、財產糾紛等多重障礙,導致單身老人不敢找伴侶、找了之后怕被人說閑線日《新華每日電訊》)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8.7%。與此同時,離婚或喪偶的單身老人群體日益增長。精神孤獨是大部分單身老年人所面臨的困境,容易誘發(fā)老年人抑郁癥和生理健康問題。已有研究表明,婚姻是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即使沒有締結法律婚姻關系,“黃昏戀”能給予老年人精神慰藉和生活陪伴,也能在養(yǎng)老照料上提供支持,從而提升老年生活的質量。從線上的互聯(lián)網追愛到線下火爆的中老年人相親角,反映出當代老年人情緒需求、情感關懷存在缺口。情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但長期以來,老年的情感需求處于社會邊緣狀態(tài),人們更愿意談論年輕人的自由戀愛,卻對“黃昏戀”有諸多偏見。
“黃昏戀”的偏見從何來?對于老年人愛情故事電影《我愛你》,一位年輕觀眾分享過觀后感:“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還沒到那個年紀,看完片子后我感覺有些不適,我覺得人老了之后就別愛不愛了”,主演之一的惠英紅語帶哽咽地道歉,“對不起,沒有讓你看到你所想看的美女帥哥,看到幾個老頭老太太,我剛才也說了,我也老了,但我還是需要愛,每個人都需要愛”。這一例子可以折射出社會部分群體對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無視。
在傳統(tǒng)的社會期待中,老年人理應是“無欲無求”的,不應再談情說愛!包S昏戀”被認為是對已故配偶和原有家庭的背叛,被視為“老不正經”“為老不尊”,或是子女不孝、無人養(yǎng)老的選擇。在這種背景之下,老年人往往羞于談論“愛”而壓抑自己的欲望,不敢嘗試“黃昏戀”。老年人再婚和戀愛也受到子女意見左右。子女受制于文化壓力,怕被說閑話,從心理上不能接受父母“黃昏戀”,進而干涉父母的選擇。經濟問題則是加劇黃昏戀的現(xiàn)實阻礙。近年來,老年人再婚后家庭經濟糾紛時有發(fā)生,財產分配成為親人對簿公堂的爭論點。而老年人接觸網絡后,針對老年人詐騙事件頻發(fā),使得老年婚戀處于社會輿論不利的狀態(tài)。這些原因導致老年人不敢找伴侶或承受著“異類”的社會壓力。
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老年的情感需求問題日益凸顯。建立老年友好社會,不僅要滿足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更要充盈他們的精神世界。因此,需要正視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打破“黃昏戀”的偏見。子女應該對父母多一些理解,理解他們內心的酸楚和對精神關懷的渴望。社會也需營造對“黃昏戀”寬容和友好的氛圍,同時加強老年人婚姻、財產有關法律知識宣傳,為“搭伙養(yǎng)老”“伴而不婚”提供專業(yè)的法律建議。在這個日益老齡化的社會,關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也是關注未來更多人的生活境遇。